Chinesische Lehrer, deutsche Lerner

Überlegungen zur Qualifikation von Lehrkräften fur den Chinesischunterricht in Deutschland

  • Jianpei YANG (Autor/in)

Abstract

本文从全球以及德国汉语热的背景出发,探讨了在德国上汉语课的中国教师面临的问题,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及如何培养这些素质。

          在文章引论部分,作者指出,对汉语教学在德国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由于中国热的兴起,出现了汉语教师师资短缺的现象。德国许多地方的韩语课教师远远不能达到一个合格汉语教师的要求,许多汉语教师仅仅是母语者,只能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即使是在中国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也无法完全胜任在德国的汉语教学工作,虽然他们具有很高的汉语语言学知识水平,但他们缺乏把汉语作为一门外语来教学的各种相关理论的培养和实践训练。许多德国汉语学习者半途而废,无法继续学习也与中国教师水平欠缺有一定关系。

          笔者认为,若能在理论方面建立起适合德国学习者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在时间方面全面提高汉语教师的素质,即汉语语言学素质、教育教学法素质和跨文化素质,并且研发出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开发出适合德国学习者的教材和课程,汉语教学必将在德国获得一个质的飞跃。

          在本论部分,笔者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学术界对外语教师素质的探讨。从各派理论对外语教师素质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教师素质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从专业素质、方法素质、媒体素质到理论素质、评估素质、反思素质再到研究素质和创新素质,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笔者认为,教师素质是一个动态的各种相关素质总和,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获得新的素质元素。它旨在保证教师能有效向学生传播外语知识,培养外语能力,同时兼顾发展学生各项综合社会能力。

          接着,笔者分析了中国教师在德国上汉语课遇到的种种困难及其原因,认为,中国的教育理念和师资培训的不足是导致教学困难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教学方法倾向于教师的权威性,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使很多中国学生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与德国学生的完全不同。在德国学生以积极思考和积极动手为主导的学习方式面前,中国的这些教学方法必定行不通。师资培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教师只有专业方面的培训,缺乏教育和教学法,尤其是外语教育和教学法方面的培训。他们所依据的,仅仅是自己的老师用过的、自己通过进修获得的教学方法,以及自己的学习经验,其教学效果在新一代学生面前,可想而知。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在德国的汉语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素质、教育教学法素质和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指的是汉语语言学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篇章等等,这里涉及到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文体学、篇章语言学等语言学理论。另一方面,汉语教师应当精通德语,在学生学习韩语的初级阶段,标准规范的德语将有助于德国学生跨过汉语入门的门槛,笔者2007年对柏林40名德国汉语学习者所做的调查也表明,他们希望中国教师能有良好的德语水平。教育教学法素质保障中国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笔者尤其强调了教师个人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一个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发善幽默。宽容且富有创造性的教师是外语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跨文化素质是语言教学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限于篇幅,笔者只有另文再论。

          最后,笔者建议从专业素质、教育教学法素质和跨文化素质三个方面全面培养和提高中国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师资培训过程中可以先从理论学习入手,让汉语教师从语言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和教学法理论出发,系统学习和掌握当今外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在培训过程中,让教师多做一些实践性锻炼,在实践后要予以讨论与研究,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发展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每个阶段,都应该注意教师个人的全面发展,唯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高水平的对外汉语教师。

Statistiken

loading